您的位置 首页 名言名句

关于焦虑的名言

焦虑,关于焦虑的名言,关于焦虑的名人名言关于焦虑的名言

1、一个人来到世间,就仿佛来到一间藏书阁。身在其中,我想作为男人,你就是其中的一本。 英俊的男人犹如一本封面典雅装帧精美的书,无论其内容如何却是能够抓住读者的第一视线。待到仔细翻阅时,或大呼上当或心悦诚服。 高深的男人犹如一本辞海,其厚重令人望而生畏,这类书只能有同等高深的女子才可享受。 平凡的男人就像一本新华字典,浅显易懂,从小到老定可一生相伴。乱情的男人犹如一部通俗小说,趣味不高,只供消遣,不须当真。 成功的男人犹如一本字帖,让人羡慕不已,邀人效仿。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帖上光环下的几多磨练,买回家是否学得成,还须看各人的造化。 有名的男人犹如编号的珍藏本,因获得而喜悦,因收藏而焦虑,整日惴惴不安,恐遇盗贼平添了八千烦恼。平安即是福,于是高价转让,从此无忧。 —— 凡夫之

2、越是美好的东西就越会日益的显现出它的极端两极化,有多少得到就有多沉重的失去,有多少快乐就有多少伤心在等着你,这种感觉让人有种并不莫名的焦虑。 —— 徐静蕾

3、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 李嘉诚

4、由于历史自身所存在的“异化”现象,人的个体生命价值与本能需求遭受到普遍的漠视和贬抑,从而导致20世纪中国现当代诗人普遍潜在的精神焦虑与“价值焦虑”。西方现代诗哲海德格尔认为:历史把人带离自己的根,漫世飘飞,离开了人之为人的人性法则,才带来普遍分裂的出现。因而,通过死亡想像来表达他们或隐秘或强烈的审美追求成为中国现当代诗人诗歌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精神维度,即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家马尔库塞意义上的审美之维。 —— 谭五昌

5、只有当一个人不再沉沦于物质生存的终日焦虑,他才可以去寻找和享受情感。他才可以让情感这样一个高尚的东西,远离金钱而保持纯洁。 —— 海岩

6、监禁和流放的岁月,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正了解具体生活境遇中冲突的力量。正是这种冲突,才使陀氏早期那种乌托邦理想幻灭,而处于一种虚妄状态的焦虑中。 —— 张柠

7、“死屋”是受难的代名词。监禁的“死屋”可以在时间中消失;而面对社会的“死屋”,按托氏的观点,实际上只有这种选择(也是三种不可解脱的矛盾)。第一,像娜塔落那样,流泪承受苦难、宽恕别人并奉献爱心;但是,这种信仰,这三种爱的呼告的理性根据在哪里?尤其是对那些纯洁无辜的少年来说。第二,像彼得罗夫那样去“撞墙”,那么,结局是:为自由而堕落,因堕落而永远失去自由。第三,像小人物那样,进入内心世界去生活,那么,人只能像“抹布”、像“虫豸”。陀氏不可能有第四种选择了。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希望在经验中失去了根基。他此时像一个失去家园的人四处流浪,并唱着一曲令人焦虑的流浪者夜歌。但到了《地下室手记》中,歌已经不成“调”了,早期的各种矛盾借“地下室人”的声音,用刺耳的尖叫呼喊出来了。 —— 张柠

8、传统的农民队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和瓦解,产生了两种基本的农民类型,一种是城外的农民,他们一直在失去朋友(家禽、家畜和土豆)的忧伤与数钱的欢乐之间徘徊。另一种是进城的农民(中介人:农副产品的倒卖者),他们有着农民的外表和商人的心灵。他们唯一的快乐就是数钱,像点钞机一样。他们最大的威胁来自工业产品。只有在工业品的成本、利润面前,他们才感到害羞、烦躁、焦虑。 —— 张柠

9、“现代叙事”由困惑、矛盾,到焦虑、无聊,再到癫狂,呈现出越来越急促的趋势。与现代都市文明的急促节奏是相应的,并且正在越来越趋近于发疯的状态。 —— 张柠

10、“个人性”越是无足轻重越焦虑,越是焦虑就越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当个人的心理节奏,完全受控于市场运转节奏的时候,集体官能症就产生了。因为市场规则只考虑“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畅通。只要能促使这个环节畅通的东西,都是合理的。 —— 张柠

11、我也不能不承认,因为这个,心中有些暗暗地窃喜。由此看来,判决对我来说多半是坏消息——我不能写。 我心中焦虑,等待着宣判的日子。 —— 李银河

12、过锐,不免失于浮浅,鄙怀时用焦虑。 —— 曾国藩

13、从思想与精神层面而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高校诗人在诗歌写作中惯于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紧张对峙或对抗关系,以及自我受到现实世界挤压的种种情形,“自我的焦虑”是他们作品中的核心“母题”。而从艺术层面来看,持现代主义诗学趣味的高校诗人擅长运用“深度意象”来呈现自我的心灵幻象,并追求运用“深层体验”的方式来传达他们对于世界与自我“非正常”关系的种种感受与意念。 —— 谭五昌

14、一般说来,讨论消费时代的文学观,表征着一种相当严重但是缺乏根据的焦虑,它暗示着应该有某种元文学、元理想的状况,进而它表达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曾经有某种文学最理想的应然状况,非常不幸的是,在它被市场、消费之类的“怪物”无情地劫掠之后余下一片狼藉。 —— 陈福民

15、我们常常听人说,人们因工作过度而垮下来,但是实际上十有八九是因为饱受担忧或焦虑的折磨。 —— 卢伯克J

16、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 —— 法国

17、我生活在北京,从户籍管理的角度来看,也算北京市民。但我内心里不敢把自己当成北京人。城市人的焦虑和困境,我大概地知道一些,但我并没有去研究,这是我的局限。 —— 莫言

18、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给别人拥抱,你可以对全世界好,却忘了我一直的伤心。——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而那,却是唯一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 —— 莫言

19、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 —— 白岩松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