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关于感官的名言,关于感官的名人名言
1、弗洛伊德的矛盾在于,他既想通过自由联想来满足肉体欲望的隐秘快感,又想借助于“超我”的力量超越“本我”而达到升华的目的。他曾用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表达了欲望故事的基本结构。这个例子讲的是一个孩子的游戏:“噢!”(玩具不见了!)–“达!”(玩具回来了)这个“噢–达”的故事,就是欲望客体(母亲)离开孩子这一创伤性记忆的潜代。这是一个典型的童话叙事结构,并不能适应成人的情况。因为儿童的欲望是可以用随便什么感官都能代替的。成人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 —— 张柠
2、无论欲望诗学遇到多大的难题,二元论思维方式都帮不了我们。我想到,中国道家理论中蕴藏着一种伟大的“肉体辩证法”。它将生与死的难题溶进了整个肉体运行过程(气的运行),它既要满足感官的欲望,又要达到升华(成仙)的目的。 —— 张柠
3、无论是高尚的还是卑劣的情感,都来自这神秘的肉体。肉体的否定性力量,是对那脱离感官的抽象的反叛,也是使人堕入本能深渊的根源。 —— 张柠
4、感官的欲望的确能为艺术表达提供许多令人惊奇的细节,但也会把我们引入肉体迷宫而找不到归途。有人经常标榜一种“女性化”的感觉方式,事实上是对肉体神秘性的屈从;同时,对在肉体迷宫中不停晃悠、不思归家心安理得。“女性化”的感受方式是一种肉体的记忆。 —— 张柠
5、“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影响着中国人精神生活整整一个世纪的公式,如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颠倒过来了。今天,人们宁愿说:“生活来源于艺术,高于艺术。”生活成了对艺术(审美想象)的模仿和再现。换句话说,过去,艺术是对生活的评判和取舍;现在,生活则开始对艺术进行评判和取舍。生活模仿和再现了艺术中可实践的、与感官相关的部分,而删除了脱离肉体经验的抽象部分。 —— 张柠
6、读者一旦上瘾,就有点“饥不择食”的了。接下来的阅读瘾,层次越来越低:刘晓庆和各类明星的自述(满足原始好奇心),卫慧、九丹等美女作家的小说(肉体和感官的刺激,排污叙事),电视肥皂剧(情节的不断延宕和重复,与观众心理的强迫性重复合而为一)等。 —— 张柠
7、我们的词汇以及附着于其中的理论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我们是用建立在错误理论上的语言说话,我们就会犯下错误并使其长久存在。然而,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人类在其中相互作用仍然有着深刻影响的传统词汇,还有那些根植于这套词汇中的理论和解释,在许多方面一直是非常原始的。其中有许多是遥远的年代形成的,那时我们的头脑对我们感官所传达的东西,有着十分不同的解释。所以,当我们学会了许多我们通过语言而知道的东西时,每个词的含义会使我们误入迷途:当我们尽力要表达我们对某一现象的新的和更好的理解时,我们继续使用着含有过时含义的词汇。 —— 哈耶克
8、音乐产生新的、更加细腻、更加复杂、因而更加危险的刺激,而文学则要澄清纷乱复杂的刺激,把它上升为意识,加以净化,从而赋予它人性。音乐是感官生活的成倍增加。而文学则压制感官生活,把它引向更高的层次。 —— 卡夫卡
9、感官的愚弄正是感官的一种快乐。 —— 培根
10、唯物主义者是没有将来或未来的,它们只考虑感官的触觉, —— 鲁迅
11、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 黑格尔
12、中国人的功利之用——传统思想朋友是无用的——无功利之用。交朋友不是为了利用、庇护、或是一个安全的宣泄渠道。朋友是如此重要,不会让他承担功利之用,无需任何感官的刺激。友情之中不可以存在任何非友情的因素。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时常想起但却无处不在。朋友不是实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拥有,就觉得心满意足。 —— 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