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关于共识的名言,关于共识的名人名言
1、互联网让中国人的集体智商得到大大提高。一个人可以很笨蛋,换了一屋子人整天说、吆喝,最后形成一些共同的共识,这个共识的水平怎么样,就是这个屋子里的人的集体智商的体现。 —— 张朝阳
2、我爱我的体育老师,他的可爱在于他的与总不同,大凡副课老师总怕学生遗弃掉自己那尚未被重视的课,郑重其事地把自己所属的该门课大加渲染,以期与学生达成某种共识,某种心灵的默契。这种心态是可怜的,但也是颇有问题的。值得研究。 —— 曹极
3、应该立法,取消所有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成一种共识:公众人物,即是供公众嚼舌头的人物。这样,就剩下无耻之徒了,起码可以少一些爱得了便宜卖乖的假正经。 —— 王朔
4、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巷柳摇风早,街泥溅马深。行宫放朝贺,共识慕尧心。 —— 陆游
5、二十世纪的散文研究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地位,散文文体的范畴论、特征论等等都在很长时间内引起评论界的争论。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散文的日渐走红,散文批评更由于大众媒体的介入而变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散文理论的每一点共识都伴随着争论和媒体的炒作,这种争论本身使九十年代的散文研究呈现出既浮躁化又多元化的特点。 —— 王虹艳
6、什么是网络文学?抑或是否存在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文学样式的别的什么文学?无论传统的文学批评界还是IT、网络界,对于网络文学的问题从来没有达成过共识。作为文化实践,确实存在着大量被称为“网络文学”的作品和文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根本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学术意义上对网络文学概念问题加以确认,谁要是在概念上认真下功夫恐怕就该下地狱了——连上帝都不会怜悯这种笨伯。 —— 陈福民
7、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历史论证可以对西方过往的现代性提出质疑,但如何解决现代性创立的价值未必具有普遍性,依然是一个理论难题。毕竟现代社会的文明在自由民主的理念之下存在与发展,人们必须在这些普遍价值上达成共识,才能构建共同社会。 —— 陈晓明
8、重振短篇小说,有赖于全社会的共识和合作,有赖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具体对策。同时更需要“实力派”作家的坚守阵地、甘于寂寞、勤奋写作,还需要更多的文学新秀的积极投身、淡泊名利、锐意创新。 —— 王国维
9、一篇类似声明的小文章,仓促写给所有因为我而争辩过的朋友们,也写给其他人,希望大家不要把任何的仇恨带到现实生活中去。也许双方唯一的共识就是韩寒是面照妖镜,不幸的是大家觉得对方是妖精。 —— 韩寒
10、在一个大厅里为四郎探母流泪的人群,在一个广场上为泰雅族长老的古曲顶着大雨不去的人群,在一个公园里听乐团演奏悲怆江河水纪念死难同胞的人群,或者是,在一个图书馆里聆听一场诗歌朗诵的人群,在政府大楼前面用行动剧来抗议示威的人群,在校园里为一个热门乐团尖叫晕眩的人群,其实是在进行一个重要的仪式:他们正在一个社会共识体验营里认识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表面上是音乐的流动、影像的演出,语言的传递,更深层的,其实是生命共同体意识的萌芽,文化认同的逐渐成形,公民社会的塑造。 —— 龙应台
11、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被容许奔放,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也会是生机蓬勃、创意充沛的。如果这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透过公民的深度参与和彼此碰撞激荡而逐渐形成的,那么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就是身份认同―――也会是凝聚而坚定,向心力强大的,不易解体。反过来说,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受到约束的──书可能被封,歌可能被禁,作家可能被放逐,学者可能被监禁,异议者可能被打断脊椎,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必定是败絮其中的。在其中,社会共识不会来自人民的想像力和自发意志,而来自从上而下的政治权力的恐吓和操纵,生命共同体的情感不易产生,共同承担未来的公民意识也难以发展。 —— 龙应台